:::犬島精鍊所美術館
「美術館?那裡面有什麼?」我的旅伴問我。
「那裡面沒有什麼,那是一座廢墟,花兩千日幣去看一座廢墟。」我開玩笑地說。但我的旅伴們顯然沒被廢墟吸引,我們在精鍊所門前分道揚鑣。他們準備搭船前往直島,我則一個人走向前方那聳入雲端的大煙囪。
犬島精鍊所興建在明治末期,是一座精鍊銅礦的大型工廠。因為生產銅礦會造成廢氣污染的緣故,因此特意選在偏遠的小島興建工廠。(隔壁的豐島過去也長期成為廢棄物的排放地)在精鍊所最興盛的時期,曾經有2000個員工、每個月可達300噸銅礦產量(也因此,現在犬島這座居民僅有50人的小島,島上卻有非常多空置的家屋)。但隨著一戰的終結,煉銅產業一瞬間泡沫化,銅價暴跌,精鍊所也僅僅十年便關門大吉,成為島上的廢墟幾十載,直到2008年作為美術館之姿,重新在世人面前亮相。
靠著海的精鍊所,從一片斷垣殘壁的廢墟中隙縫中能看到相當的海景。中午時分,觀光客們坐在煉瓦磚頭上看海吃便當。我也跟著坐了下來,不只牆面,連腳下踩的地板也都是磚頭疊起來的。仔細一瞧,這裡的煉瓦磚特別大,顏色比一般紅磚更黑,磚面千瘡百孔,據說是混入了鍊銅留下來的渣滓才會成為如此色澤,成為精煉所獨一無二的特色。
在園區裡繞繞,其實是個爬山的行程。荒廢多年的精鍊所早已被草木大舉入侵,連高聳的煙囪都爬滿了蔥鬱的枝葉,與紅銅的磚色形成鮮明的對比。爬上園區內制高點,能夠一望整個精鍊所的風景、遠方的海、對面的島,此時吹來一陣海風,周圍的枝葉都在輕輕顫動著。
福武集團所經營的三個美術館——直島地中美術館、豐島美術館、犬島精鍊所美術館,都圍繞著共同的主題「自然中的藝術」而生,注重著藝術如何與它周遭的自然環境互動對話。其中豐島美術館彷彿是個畫框或是電影的鏡頭,提供一種全新觀看豐島的視角;而犬島精鍊所美術館,則是在訴說這個島嶼興衰的一段故事。
儘管作為一座非典型美術館,犬島精鍊所美術館其實還是有室內觀看的藝術裝置作品,靈感來源是「敲響近代化警鐘」的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,整個美術館彷彿也都在對近代工業產業提出質問與反省。由人造治銅所堆砌出來的高聳煙囪爬滿了自然蔓生的綠意,無言地佇立在天與海之間。